广发证券、国融证券、渤海证券罚单盘点 能坏事变好事?(上)
深度 独立 穿透
可贵警钟与精进号角!
作者:夏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茂贞
风品:彦规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建设一直在路上。
伴随A股步入全面注册制时代,市场扩容给券商业带来发展春天的同时,也更考验其执业质量、规范性、综合业务力。
早在2023年3月,证监会《关于2022年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有关情况的通报》就强调,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监管要求,压严压实发行人的信披第一责任及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
在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看来,全面注册制下,券商投行业务面临更高要求。此前多为审核制下的渠道性业务,今后竞争将更趋向全业务链化、规范化、专业化。券商间差距也会愈发明显,未来在提升自身专业度、加强内控、人员培训等方面都需系统性完善。
简言之,想立足新周期、分羹新红利,从业者靠天吃饭、躺赢已是过去时,需要“修炼内功”、才能笑看洗牌当好“守门人”。想来,近日一批监管罚单的公布,良苦用心亦在于此。
1
千万级罚单VS双增开门红
投行业务曾按“暂停键”
仍在恢复元气
7月17日,因在保荐项目服务中未尽勤勉尽责,出具含有虚假记载文件,广发证券被证监会罚款1021.70万。
具体涉及美尚生态 2018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提供保荐(主承销),包括核查大额银行存款账户程序设计不到位,对美尚生态银行存款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对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尽职调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对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走访程序执行不到位;对美尚生态重要银行借款合同查验不到位;对美尚生态申 请文件、证券发行募集文件中无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支持的内容,未获取充分的尽职调查证据和作出独立判断。
就在今年3月,广东证监局还对广发证券员工郭镇、沈超文分别采取警示函措施。具体因在未经公司审核通过情况下,将个人研究草稿提供给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发送给公司外部人员,最终造成不良影响。
拉长维度,广发证券迄今最大罚单,当属陷入康美药业造假案漩涡。
2020年7月,广发证券被广东证监局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投行业务一度按下“暂停键”。直到2021年6月才迎来解禁后首单IPO项目。
受此影响,2020年和2021年,广发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下降54.26%、34.28%。2020年,投行业务排名由行业第九大滑至第33名。
2022年,广发证券营收251.32亿元,净利79.2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62%和26.95%。当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1.83亿元,成最大拖累项。
分业务看,投资银行业务营收6.02亿元,同比增加38.2%;财富管理业务营收111.02亿元,减少18.64%;交易及机构业务营收28.66亿元,减少58.27%;投资管理业务营收99.43亿元,减少21.47%。
即便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大增,与2019年规模相比,依旧有超五成降幅,远没恢复元气。
2018年至2022年,投行业务营收为12.04亿元、14.49亿元、6.63亿元、4.36亿元、6.02亿元,可见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蹒跚回血中,亦折射了坚守合规红线的重要性。
对于罚单,公司在投资者这互动平台上表示,2023年,广发证券将强化投行项目合规风险防控,全面提升执业质量,严格恪守“看门人”责任。
2023 年一季度,广发证券营收约 64.77 亿元,同比增加 35.69%;净利约 21.57 亿元,同比增加 65.58%。强劲增势堪称开门红,可喜可贺。
诚然,相比动辄几十亿的盈利,千万罚单不过沧海一粟,且具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但透出监管意愿、暴露的自身内控漏洞,仍值企业反思、警钟长鸣。
毕竟合规严谨,是券商的基本功、基本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是业绩反转、形势大好时更要居安思危、扎牢内控篱笆。
2
年内8张罚单、又遇自律调查
业绩双降 换帅能解?
类似考量的,还有一周收两罚的国融证券。
7月18日,内蒙古证监局连发罚单,直指国融证券研报业务存在制度规定不完善及执行不到位;证券研报制作不审慎等问题。
具体涉及:未及时更新完善证券研报业务内管制度,在研究池管理等方面的内控管理有效性欠缺,研报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足,对第三方刊载或转发公司研报管理不到位;个别研报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分析与结论逻辑一致性不足、未注明引用信息来源、底稿不完整等情形。
而在一周前,7月12日,国融证券刚因公司合规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被出具警示函。据悉,其以“财务顾问”名义实施蒲公英项目过程中,未制定相关合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展业行为。内蒙古证监局表示,上述情况违反多项规定。
若将视线拉长,仅2023年以来,公司就收到多张罚单。罚因包括投行业务违规、营业部内控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
如1月5日,因债券业务整体风险管控不足、个别项目对发行人募资使用监督不到位、内核机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被内蒙古证监局责令改正。
2月4日,因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的问题,国融证券沈阳惠工街证券营业部被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
此外,5月31日,因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和交易环节涉嫌存在违规行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国融证券发起自律调查。
2022年6月,公司还因投行业务被连开三张罚单。主因在担任上海富控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出售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过程中,未对标的资产的收入、关联交易及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等情况进行审慎核查。
2022年12月,国融证券贵阳永安寺街证券营业部及涉事证券经纪人吴波、罗均强被出具警示函。具体因存在委托他人从事客户招揽、将开户二维码交由他人协助开户,并要求账户持有方按指示进行基金交易,承诺承担投资损失的行为,反映出营业部合规管理不到位,未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
不难发现,上述罚单有二次“翻车”现象。如何痛定思痛、扎牢风控篱笆、避免罚而再犯是一个灵魂考题。
当然,罚单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违规情况多发,一方面与公司内部风控和合规管理不到位有关,另一面也与券商生存压力加大以及行业竞争加剧而导致的企业内控与合规工作主动或被动松懈有关。
不算多夸言。聚焦国融证券业绩明显承压。
2022年营收6.98亿元,同比下降51.63%;净利由盈转亏,共亏损2.57亿元,同比下降182.68%。据中证协统计,国融证券营收、净利润均排在70名开外,处于券商中下游。
细分业务,投行业务收入2.17亿元,同比下降38.53%;投资收益1.57亿元,下降76.7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1年盈利0.14亿元,变为2022年亏损0.92亿元。
据中证协发布的2022年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结果,国融证券仅获得C类评级,排名靠后。
2023年6月,掌舵7年的董事长侯守法因个人原因辞职,原总裁张智河接棒,原副总裁刘翔任总裁。
都说新人新气象,此番换帅能否给企业的合规性、成长力带来新变新颜,外界不乏期许。
柏文喜认为,对于国融证券这样的中小券商,净利亏损可通过梳理企业战略,确定细分领域的相对竞争优势,并集中资源塑造和强化这一优势来提升生存与竞争力,进而提振业绩。
未完待续……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