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之思|《南沙方案》一周年·三论广州港②
大城,往往也是大港。
(资料图片)
广州既是千年商都,也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港口。港口商贸,刻写在广州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小港兴城,大港兴国。显然,港口正是关键支点。加快构建大港口、大物流体系的广州港,目的是形成国际航运物流大枢纽、大通道。面对全球竞逐,向海图强已成共识,谁率先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谁就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先一步。
广州港,能否打造全国最大综合性港航物流枢纽?南方日报记者走访港口专业人士,调研港航物流产业,推出“三论广州港”系列述评,本篇为述评第二篇——枢纽之思。
联通内外、衔接水陆可为港口,资源汇聚、高效流转方称枢纽。
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演进,催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业态、新模式的宏大背景下,如何从大港建设出发,承担起门户枢纽之责?
打造全国最大综合性港航物流枢纽,如何理解枢纽?
枢纽之责,如何体现?
今年3月,首批3600辆哪吒汽车在南沙汽车口岸驶上“卡里领袖”轮滚装船,标志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哪吒汽车“南沙—东南亚”航线成功首航,助力该品牌的“出海”版图遍及东盟、南亚、中东市场。
南沙“登船”,汽车出海。对于不少车企来说,这已经不是新鲜事。
如今,南沙汽车口岸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滚装汽车口岸。背靠大树好乘凉,广州汽车产业优势明显,2022年汽车产量超310万辆,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南沙汽车口岸在满足广汽、广丰、小鹏等本地汽车制造企业集疏运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
近年的大变化是,在南沙“登船”的汽车已经不局限于广州,从“穗车”到“粤车”,如今更是来自全国。例如,哪吒汽车、吉利汽车等生产地远在千里之外的汽车品牌也来广州港,从这里驶向“深蓝”、走向全球。
除了承载起愈来愈多的商品车物流,广州港同样在加快粮食码头和配套仓储能力的建设,保证来自国内外粮食的快速周转。
2021年,广州港粮食接卸量超过2000万吨,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广州港已形成珠江东岸有新沙、新港两个粮食接卸基地,西岸有南沙粮食码头,粤西地区有茂名广港,东西呼应,粮食发展布局辐射整个华南地区,固定仓容约180万吨。
“民以食为天。”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枢纽在此,结合南沙冷链工程的打造,保障了区域民众的“菜篮子”和“肉盘子”。
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在建和建成项目涵盖了集装箱、粮食、商品车、综合仓储物流等多个方面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19年前,南沙港区一期4个10万吨级现代化集装箱深水泊位投产,广州港实现了从河口港到海港的历史性飞跃。19年过去,南沙港区已形成了融多种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群,广州港综合实力大增,用这19年,诠释了作为港口枢纽承担的重任。
综合枢纽,怎样综合?
枢纽,要具有更广泛的联通性和更强劲的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65平方公里的南沙龙穴岛四面环水,拥有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铁路、公路、水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具备发展综合枢纽的先决条件。
龙穴岛上的一片“无人之境”,却见导引车搭载着集装箱行云流水般自由穿行,岸桥、轨道吊不停运转,重型货柜车川流不息……这里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南沙港区自动化码头的启用,标志着广州港向智慧港口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教授真虹认为,从发展路径来看,自动化码头作为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港口的基础,为后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搭建了平台。
目前,南沙四期码头已经创造了9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同时将多项“全球之最”收入囊中——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
一项又一项的“世界之最”,意义不仅在于排名,背后彰显的是广州港促进新建码头在运用新理念、新技术过程中打造新标杆,让传统旧码头在升级改造中焕发新活力的建设方向。
支撑大港,必有良仓。港口与仓库唇齿相依,相生相长。在龙穴岛的尾部、南沙三期码头旁边,矗立着全国最大的临港仓库群——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
“南区是冷链仓库,总库容45万吨。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有3座冷库和1个冷藏箱堆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和海宁表示,北区主要拓展海铁联运、项目物流、出口集拼和出口跨境电商四类业务模式,致力于打造湾区国际集拼中心。
想打造现代化的枢纽,必要的不只有现代化的码头与仓库。全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齐聚,才能体现出大枢纽之“综合”。
放眼龙穴岛,除了环岛东岸连绵壮观的港口群,在岛内,还集聚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华南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综合舰船造修企业——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占地302万平方米,深水码头岸线5200米,配置2座40万吨级造船坞,2座30万吨级修船坞,2座5万吨级造船平台,年造船能力达360万载重吨,年承修能力达200余艘……从打破中国豪华客滚船、半潜船建造“零”的纪录,到实现批量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造船厂在龙穴岛的布局,为流转的货物建造了“海上之家”,承载起航运的根基,驶向远洋。
立足枢纽之定位,造船大厂、综合大仓、智慧大港相得益彰。
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当下的南沙龙穴岛,作为临港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从港航物流,到修造船舶,配套产业企业数量众多,一应俱全,枢纽之综合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现。
智慧枢纽,智在哪里?
枢纽,是各种要素和资源汇聚的中转站。
枢纽的作用也从传统的货流中转,向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转变。在未来,枢纽的功能将体现于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这也成为现阶段枢纽之“智慧”的“终极表达”。
做好港口服务,承担枢纽之责,需以效率作为牵引。广州港正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为客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通过积极与广州海关、南沙海关协同,广州港推动了数据广泛共享,将“湾区一港通”通关模式在南沙港区广泛铺开,以南沙港区为枢纽港,珠江内河港口作为支线港,通过数据共享,促进南沙港区各码头、支线驳点码头、驳船运输等物流环节及船、货、物流相关方高效协同,从而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作业模式,经南沙港区进出口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此外,南沙港区目前实现了100%出口无纸化,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进口无纸化放货。广州港数据科技公司总经理庞红云表示,通过线上一键申报的形式,以往需要2小时现场办理的业务如今被压缩到了几分钟,高效保障了跨境电商等进口货物在港操作顺畅。
从“湾区一港通”到“无纸化申报”,广州港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通的不仅是局部的环节,更是对枢纽口岸整体环境的提升。
“从大港向强港,重要标准之一是服务效率,具体体现在船舶在港的停泊时间。”真虹表示。着眼广州港,今年2月、3月,在全球主要港口中,其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和在泊停时均为最短,港口综合效率在世界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在广州港,数字化推动港口上下游物流链、信息链与价值链的整合协同,促进服务效率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信息化时代的港口枢纽,肉眼可见的是货如轮转,背后支撑的则是数据的高效流通。从港口出发,物集于此,水通八方,而数字的叠加则为枢纽的高效汇聚与分发能力赋予了新的动能。
一子落而满盘活。数字已成现代枢纽的重要资产,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认则是盘活这一资产的关键之举。用一发牵动全身,广州港构建的江海互通、干支联动的一体化体系正在湾区版图上铺开,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联动,延伸向辽阔的世界。
“智慧港口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是必然要求,这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真虹说。而今,大数据正托举起广州港的未来,联通各要素和各环节,在大湾区,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港航物流枢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王一晴
通讯员:曹畅 朱俊坤
统筹:柳时强